
圖:2025國際低空經濟博覽會上展出的一款飛行器。 (記者 張紋 攝)
2025國際低空經濟博覽會近日在上海舉行,近300家參展商齊聚一堂,全面展示低空經濟全產業鏈發展成果。從核心技術突破到多元場景應用,再到產業生態構建,低空經濟正迎來快速發展期。
技術突破筑牢產業根基
在空域管控領域,智能管控系統通過數字化建模、動態流控等技術,構建起"計劃-調度-監視-運維"全流程體系。相關系統已在上海、福建等地落地應用,為低空交通管理提供技術支持。
低空安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,多模態技術融合的監管體系實現對低空目標的精準感知。在無人機管控方面,相關技術已成功應用于重大活動安保,并在多個城市落地。
核心部件研發方面,光纖陀螺技術取得突破,為無人機提供不依賴衛星的導航方案。國產化進程加速,預計未來將實現年產10萬至30萬軸的生產能力。
多元應用激活市場活力
物流運輸領域,新型無人直升機將海鮮運輸時間縮短至30分鐘,較傳統航運時效提升75%。該機型還成功應用于森林滅火等應急救援場景。
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(eVTOL)發展迅速,已完成跨海試飛,較地面交通節省85%的時間。貨運版機型已獲得適航認證,在物流和消防應急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。
產業生態協同發展
區域產業聯盟正式成立,聯合產學研各方力量,推動政策研究、標準制定與合作創新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協同,在基礎設施建設、應用場景落地等方面深化合作。
機載電子生態系統逐步完善,集成顯控、飛控、通信等40余項關鍵功能,為各類低空飛行器提供解決方案。多家企業達成合作協議,共同構建低空產業共同體。
隨著技術不斷突破和場景持續拓展,低空經濟正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。從城市管理到交通運輸,從應急救援到物流配送,低空應用正在改變傳統產業形態,創造新的發展機遇。
來源:經濟參考報